{{ childProduct.title_translations | translateModel }}
{{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childProduct.child_variation)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ProductName }} x {{ selectedChildProduct.quantity || 1 }}
{{ getSelectedItemDetail(selectedChildProduct, item).childVariationName }}
隨著年紀變化,抗衰老變成難以避免的課題。
但,你真的知道怎麼延緩衰老嗎?除了發現皺紋增長之外,肌膚蠟黃暗沈、失去澎潤彈力也是開始老化的症狀。
今天帶你了解肌膚衰老的原因,並為你解答抗老保養品有用嗎?怎麼選擇最適合你的抗老保養品?文章最後我們也統整了6個經過實驗證實,最有效的抗老保養品成分推薦給大家。
當人們明顯感覺自己「變老了」,通常是發現皮膚鬆弛、皺紋產生時,而這一切的主要原因是「膠原蛋白」的流失,還有體內的「自由基」正在阻礙膠原蛋白的生成!
過了 25 歲之後,體內膠原蛋白流失的速度就會以每年 1.5% 快速遞增,對抗自由基的能力也會日漸下降,當新生的細胞趕不上衰老的速度,你會感覺自己的皮膚不再緊緻、澎潤。
因此 25 歲通常為使用抗老保養的分水嶺。
在說明抗老保養品是否真的有用之前,我們必須先了解抗老是如何進行的。
我們平時吸入體內的氧氣,不只傳送養分,還有部分會轉化為「自由基」,破壞體內的細胞、阻礙膠原蛋白的合成,此種反應稱為「氧化」。
「自由基」大部分的攻擊會被體內的「抗氧化劑」攔截,但隨著年紀變化,身體排除自由基的能力會逐漸下降,自由基逐漸累積後就會導致身體漸漸出現老化、衰退、鬆弛等症狀。
當氧化壓力越大的,身體老化越快,抵抗力也越差,容易導致皮膚暗沉和體力衰弱,所以想要抗老,我們需要對抗自由基、抗氧化!
市面上許多號稱能抗氧化的保養品,如果成分沒有足夠的研究證實只會白白花錢卻得不到改善,因此想有效抗氧化必須謹慎挑選使用的產品。
部分抗老保養品雖宣稱其能有效抗皺、淡斑,但其中成分卻沒有足夠的實驗可以證明其功效,真實效用不得而知。
其實現在有許多明星抗老成分都行之有年,且有足夠的數據佐證,例如:胜肽、A醇、補骨脂酚⋯⋯等,都是實驗證明有抗老效果的,
所以在選擇產品時可以看看是否包含這些成分唷!
保養成分並非濃度越高越好,所有的成分都有其「有效濃度範圍」,當高出這個範圍,可能有過度刺激的風險,且肌膚也不一定能吸收;
而低於這個範圍時,通常無法深入肌膚底層,導致效果不彰。
所以成分也並非濃度越高越好,適量且足量的添加才是最重要的!
傳統護膚品或多或少會「添加」一些酒精、香料、色素等等,為的是使產品更有效果、有誘人的香味和質地等等,
但是這些「添加劑」卻不一定是皮膚需要的,長期使用,還可能對皮膚產生一定的刺激和副作用,護膚不成反而對肌膚造成傷害。
A醇是一種多功能的保養成分,可改善許黯淡粗糙、下垂鬆弛、皺紋、毛孔粗大⋯⋯等肌膚問題,是目前抗老保養品中最熱門的成份之一!
不過A醇的刺激性較高,並非人人都適用,多數人在使用後會有皮膚刺痛、脫皮等現象,對於敏感性肌膚的人而言可能過於刺激。
再者其為維他命A衍生物,在懷孕期間是不建議使用的,恐造成胎兒畸形風險。
此外A醇對於光線比較敏感,通常不建議白天使用,如在白天使用時也要注意勤勞補擦防曬!
補骨脂酚這個成分從 2018 年開始在歐美地區造成廣泛的討論,補骨脂酚與 A 醇的作用非常相近,甚至有不少研究報告認為補骨脂酚可以完美取代 A 醇。
補骨脂酚由天然植物萃取,性質溫和,幾乎不會對肌膚產生不良反應,在陽光底下也相當穩定,不會因為接觸陽光導致肌膚敏感。
其對於皺紋、暗沈顯著的改善功效,加上對於肌膚的友善,使得它近年來大放異彩,許多知名大牌都相繼推出相關產品。
胜肽是由胺基酸組成的小分子蛋白質,而胜肽前面的數字則代表是由幾個胺基酸組合而成。
市面上時常可以看到動輒10-50胜肽,而胜肽的數字卻並非越大越好,其實越小的胜肽代表分子越小,也越容易滲透肌膚,進而發揮功效。
不同數字的胜肽功效也大不相同,想挑選適合自己的胜肽成分,可以根據自己的訴求挑選。
以下也整理五種抗老保養最推薦的胜肽供大家參考:
二胜肽 |
✔ 膠原蛋白 |
三胜肽 |
✔ 改善動態紋 |
五胜肽 |
✔ 膠原蛋白彈力纖維 |
六胜肽 |
✔ 類肉毒桿菌 |
七胜肽 |
✔ 撫平細紋、動態紋及靜態紋 |
維他命C及維他命E是很好的抗氧化劑,可減少自由基的對人體的傷害。
其中維他命C更有促進膠原蛋白增生、淡化斑點、改善細紋等功效,被廣泛運用在保養品之中!
不過維他命C同時也是極不穩定的,故挑選時需注意其包裝不可透光,才可完整保存活性成分,避免因氧化而影響功效。
說到玻尿酸,大家的印象應該是其極其優異的補水能力,每1公克的玻尿酸最多可以容納6公升的水,而良好的保濕力對肌膚而言也是抗老保養必不可少的一環!
隨著年齡的增長肌膚的保水能力會逐漸下降,同時也會感覺肌膚鬆垮、粗糙,失去原本豐盈、澎彈的樣貌,而玻尿酸可以很好的深入肌膚深層,改善老化問題!
除了玻尿酸之外,許多品牌也會將「玻尿酸」與「玻尿酸鈉」搭配使用,深層補水同時鎖住水分,達到更好的豐潤效果!
*玻尿酸與玻尿酸鈉有什麼差別?
玻尿酸鈉為玻尿酸的衍生物,其分子量較玻尿酸更小,被肌膚吸收的效果也更好。
由於玻尿酸價格較高,部分廠商會選擇以玻尿酸鈉取代,事實上兩者一起使用更能達到完美的補水、鎖水效果!
角鯊烷蘊含高濃度抗氧化物,有助抵禦及中和自由基能延緩衰老,修復外在刺激對皮膚的破壞,不僅讓肌膚屏障變健康,還能淡化細紋,提升皮膚的柔軟與彈性。
除此之外,角鯊烷同時也是乾肌的保養聖品,它油性的特性可以很好的抓住皮膚水分,填補肌膚角質脂質的空隙,提供有效的保濕與鎖水。
此成分雖然屬於油性,卻與傳統的植物、礦物油有很大的區別,質地輕盈不油膩,也不容易造成敏感問題,是非常好的抗老保養品!
當然,想要抗老並不是選擇以上其中一個成分補充就好,如同飲食要多樣,肌膚也需要多種不同的營養成分!
一瓶中富含多種抗老成分!補骨脂酚、卡卡杜果萃取以及三種不同分子玻尿酸/玻尿酸鈉,晶透、撫紋、保濕,一瓶滿足你對抗老保養的所有期待!
👉美國補骨脂酚:引爆保養品界的超強抗老成分,足量添加至有效濃度1%
👉卡卡杜果萃取:世界上維生素C含量最高的超級水果(約等於柳橙的100倍)
👉三種不同分子玻尿酸/玻尿酸鈉:深層補水、內層保濕、外層鎖水,打造完美導水結構
加入LINE好友,立即領取「首購100元」折價券
加入LINE好友:https://line.me/R/ti/p/%40767pihoj
立即購買:https://rill.life/hmGr8
本文作者
rill 川 給你最適合你的保養觀念 -「純淨」、「溫和」、「真實」
純淨 —— 讓肌膚體驗最純淨的保護層
溫和 —— 最合適的清潔及保養的所需量
真實 —— 帶給肌膚最真實的感受,不過度、保留純淨,剛好才是最好
去除過往撲朔迷離的成分,回歸生命不可缺少的有效養分
傳遞剛剛好最好的精神,為肌膚保養重新賦予靈魂。
肌膚保養不再是追求例行公事,而是執行延續肌膚生命力的重要使命。
參考資料
【國際化妝品科學雜誌】「補骨脂酚」一種通過基因表達譜揭示並經臨床證明具有抗衰老作用的類視黃醇功能化合物:Int J Cosmet Sci. 2014 Jun;36(3):221-30. doi: 10.1111/ics.12117. Epub 2014 Mar 6.Bakuchiol: a retinol-like functional compound revealed by 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and clinically proven to have anti-aging effects
【臨床實驗】面部光老化局部補骨脂酚和視黃醇的前瞻性、隨機、雙盲評估:Clinical Trial Br J Dermatol. 2019 Feb;180(2):289-296. doi: 10.1111/bjd.16918. Epub 2018 Sep 21.Prospective,randomized, double-blind assessment of topical bakuchiol and retinol for facial photoageing
用於敏感皮膚的天然補骨脂酚抗衰老保濕劑的臨床評價:Clinical Trial J Drugs Dermatol. 2020 Dec 1;19(12):1181-1183. doi: 10.36849/JDD.2020.5522.Clinical Evaluation of a Nature-Based Bakuchiol Anti-Aging Moisturizer for Sensitive Skin
視黃醇-維生素C複合物對皮膚表面脂質的影響:J Cosmet Dermatol. 2015 Jun;14(2):92-9. doi: 10.1111/jocd.12140. Epub 2015 Mar 24.Influence of the complex of retinol-vitamin C on skin surface lipids
rill® 川 | 傳遞真實好體驗的天然植萃保養品牌
工廠登記證號:17000062
符合 ISO9001、ISO22716 高標準安全認證
本公司聘任立勤國際法律事務所 黄沛聲律師
2019 ©川生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